五一回鄉的游子們,還記得家鄉的美食嗎,昨天我們說了魚糕,今天我們來談談另一道美食——千張扣肉。
荊州千張扣肉以肥瘦兼有的五花豬肉為原料,經煮炸,上紅糖色,切成薄片,以碗扣住蒸熟,由于肉片薄如紙,形如梭,片數多,故名千張扣肉,又名梳子肉。相傳此菜為唐宰相段文昌回江陵省親時,在傳統的梳子肉制法基礎上加以改進而成,并將其帶回長安供朋友品嘗,自此,此菜名揚八方。
其實很多地方都有扣肉,荊州的扣肉講究切得薄,像千張一樣薄,這樣一塊肥肉相間的五花肉吃到嘴里,才不會感覺油膩,讓大家都愛吃。
千張扣肉的基本都以甜口為主,全國有許多地方都有扣肉,在東南和廣東一帶是比較喜歡吃梅菜扣肉,以梅干菜為底子,上面再鋪上切得整整齊齊的扣肉。
荊州的千張扣肉通常是用當地的一種叫柞廣椒,也叫柞胡椒,先將紅椒剁碎,再配上碾磨后的梗米,用鹽腌制后,放入壇子里發酵二個月以上,時間越長味道越濃。
待需要用時,將腌制好的柞胡椒舀出來,用油炒干水分,放在碗底,接著鋪上扣肉,再上鍋蒸,將五花肉的油脂進入柞胡椒,蒸好后將一個盤子扣在碗上,快速翻轉過來,這才是扣肉的精髓動作。
蒸好的扣肉已經沒有了那么多油脂,吃起來非常香,而下面的柞胡椒經過肉和調味調的包裹,特別下飯,通常不要其他的菜,就炸胡椒就能吃好幾碗飯,直到吃得肚子溜圓,才戀戀不舍地放下碗筷,想著這剩下的明天還可以再吃幾碗飯。